本报记者 师源
桑皮纸,被称为纸业“活化石”。而今,在迁安市,停产多年的桑皮纸焕彩新生,俏销市场。
据《迁安县志》记载,迁安手工桑皮纸“始于后汉,规模成于清代”,经过蒸皮、打浆、抄纸、晾晒等72道工序生产而成。
百闻不如一见。4月2日,在迁安市阎家店镇河北桑皮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造纸车间,记者看到两位手艺人正在抄纸。两人分执帘床、纸帘等工具,一人掌帘,一人抬帘,将纸浆从纸槽捞出,随后又将成形的纸张放入压床中挤压水分……动作娴熟,配合默契。
“抄纸是制作桑皮纸的关键环节,纸的轻薄匀称、品质好坏全掌握在抄纸人的一沉一抬间。”河北桑皮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宋玉如介绍,如今,凭借着古法制作技艺,公司每天可生产手工桑皮纸近千张,一刀(即为100张)四尺桑皮纸可卖1500元。
在去年6月份之前,宋玉如的公司还是个停产8年的小作坊。“受到机械纸冲击,手工桑皮纸最低时一刀四尺纸价格只有100元,市场越做越小,用工成本越来越高,最后只能关停。”宋玉如告诉记者,2017年,迁安大部分手工抄纸作坊几乎全处于停产状态。
如何保护传统造纸工艺,让手工桑皮纸恢复活力,迁安市一直在探索。
“去年,迁安市建成迁纸文化艺术产业园,让老手艺迎来发展新机遇。”宋玉如告诉记者,园区建设传统造纸工艺生产线,搭建相关基础设施,全方位帮扶企业。
方向定了,就有信心了。去年,宋玉如决定恢复生产,并把年产60吨手工桑皮纸建设项目争取落户到了园区。
桑树条要在小雪到大雪之间采摘,用三九天水浸泡,桑皮纤维质地才能更加稳定;纸张必须晾晒8小时以上,韧性才强……说起手工桑皮纸制作技艺,宋玉如滔滔不绝。
“桑皮纸保色性强、拉力好、不易折,是国内优质书画纸类之一。”宋玉如说,正是坚守传统工艺制作,他们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
正说着,北京的一所美术大学联系宋玉如,希望4月中旬到公司开展采风活动。“政府帮我们拓思路、找市场,公司借此打造书画基地、传统体验基地、写生基地等,通过文旅融合,让迁安手工桑皮纸文化真正‘活’起来。”宋玉如说,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已销售30吨桑皮纸,营业额超百万元。
书写迁安手工桑皮纸新故事,迁安手工造纸企业都在进行新尝试。在与河北桑皮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墙之隔的迁安市仁厚纸业有限公司展厅内,陈列着近40种手工桑皮纸产品。
“随着国潮风兴起,迁安手工桑皮纸从传统的小众文化产品,慢慢拓宽用途。”该公司负责人李福彬说,现在,他们的桑皮纸除用作书画外,还发展到古书修复、古建筑窗框装裱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