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企业掀起“出海潮”,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也在加速重构。
在助力中资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供应链运营企业在其中扮演着“护航者”的角色。不久前,在全国供应链合作创新大会分论坛“2024出海高峰论坛”中,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供应链运营企业代表,以“供应链出海三七法则”为题,分享相关业务实践与思考。
出海的机遇
据商务部数据,2023年非金融对外投资企业数和总金额分别同比增长23.1%和11.4%。
从二十多年前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如今的“出海潮”,“出海”之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化业务扩大的方式并不仅限于海外投资并购,而是兼顾了在当地进行本土化运营,如何通过建立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将中国制造业的强大能力铺向全球,这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道新命题。
在论坛上,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指出,全球供应链正发生着巨变,按照过去的法则,考量的是哪里的成本最低、交付更加及时、性价比更好,所以中国供应链迅速崛起。但是过去的几年间,许多国家要求供应链在地化、近岸化、友岸化,不再纯粹按照供应链效率来配置全球经济资源,这意味着企业要充分思考未来身份的设定和功能,如法律注册实体、资金运作中心、全球运作中心、供应链的中心等,而企业只能在这样的局中作出自己的应对。
“日本的出海特别有章法,大企业、链主先出去,同时带着一级供应商,下一步再构建二级供应商的体系,一步一步地在海外发展,这对当下我们怎么出海是有参考意义的。”《供应链攻防战》作者林雪萍表示,“大出海”要去获取价值,要重新理解全球的地理空间对企业意味着什么,重塑全球的供应链的能力,真正使得自身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希望像建发股份这样的大型供应链服务企业能够成为产业的组织者,利用好全球节点,利用好人才,在海外成为信息感知器,使我们的供应链真正成为倍增器。”
“护航”随行
据建发股份公布的2024年半年报,建发股份1-6月进出口和国际业务额达到186.58亿美,占供应链运营业务的比重约40%。
建发股份的全球化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国家对外交流的脚步紧密相连。目前,建发股份已在RCEP成员国、金砖国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超40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业务往来,产品品类深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细分领域,涉及金属材料、浆纸产品、矿产品、农副产品、能源化工产品等多个品类,初步实现大宗商品至消费品的多品类的全球化布局。
在建发股份供应链出海的三大原则中,全球化为本,专业化和本土化是对全球化的进一步诠释,因为“全球化的核心是专业化”且“最好的全球化是本土化”。
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加快,催生出了大量海外采销、国际物流、跨境电商、信息咨询等供应链需求。建发股份凭借“LIFT”供应链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以物流、信息、金融、商务四大要素为基础的定制化的供应链运营服务。
开展海外业务的时候需要关注“本土化之道”,深入地去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资源和人才环境。近年来,建发股份不断拓展海外本地化招聘渠道,提高本地化人才雇佣比例,初步形成支撑国际化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梯队建设和管理能力。截止2023年底,建发股份拥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员工,年度外籍员工增长率近40%。
目标“蓝海”
供应链企业正在成为连通产业链上下游的枢纽。以建发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供应链运营头部企业在海外采购、物流通道建设、国际化团队培养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并能凭借服务能力和地缘优势,承接中资企业海外供应链需求,帮助更多的企业打开新的“蓝海”市场。
根据国际经验,现代供应链运营企业将持续转型升级,利用市场产业链布局,开展多品种、多形式的相关业务,不断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追求模式创新及业务转型,拓展业务边界向供应链两端延伸并寻求更丰富的经营品类,打造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近年来,建发股份加快“投资支持”战略落地,提升供应链服务能力,支持产业链业务布局。积极寻求外部合作机会,将业务布局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通过投资码头设施、航空物流公司等,有效提升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通过投资并购浆纸公司、有色冶炼公司等,将管理服务延伸至浆纸、矿产等专业领域的产业链上下游,不断提升供应链韧性及核心业务竞争力。
伴随着中国的产能出海,建发股份通过供应链运营与合作伙伴共享行业发展红利。凭借全球布局的优势,建发股份为战略合作伙伴浙江新胜大、山东太阳纸业等知名浆纸企业量身定制了“LIFT”供应链服务,将他们在马来西亚、老挝等海外基地生产的纸张销往东南亚、中东地区乃至全球,解决了他们出海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海外销售渠道缺乏等挑战和问题,帮助他们快速打开海外市场,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显著提升了盈利能力,实现了降本增效。